图文新闻

“金风玉露”一相逢——新质生产力的山钢实践路径探索

时间:2024-07-26 来源:新闻传媒中心

钢铁行业竞争的赛道上,目前竞争火热激烈,一场银钩铁画、煮酒论剑的“内卷之战”正酣。

在鏖战中,诸多钢铁企业正在探索如何让让钢铁产品富集越来越多的科技、智能、绿色等创新元素,释放出科技力量和创新价值,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这背后都衬托着一个词——新质生产力。

山钢集团不断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核心技术的“护城河”正在持续构筑,“数”与“智”的实践正在锻长板补短板,绿色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正在被贯彻……当新质生产力遇上钢铁,便是一场“金风玉露”的美好相逢。

锻造“最硬核”的支撑

可探秘深海,可揽月九天,可立于绝壁,可飞架深壑,可存于超低温,可承受强压力,科技创新,总能让钢铁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系统性重构产业体系,就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关键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山钢集团瞄准的是前沿难题。走进山钢集团的各处科研机构,创新的气息如同春天的花香般浓密。

首次开发“卷轧—预矫—冷却—双辊系热矫”超大宽厚比中厚钢板集成新工艺、薄规格钢板“卷轧+预矫+在线淬火”等新工艺,“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板高效产线填补国际空白”……这是山钢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品种和工艺改进,进行工艺技术创新的范本。“极寒海洋腐蚀环境下高强韧H型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解决了异型坯生产含铝钢这个世界性难题,为大力发展海洋战略和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先进钢铁材料支撑。”山钢股份规划科技部副经理顾大庆介绍,这是山钢集团以推动钢材应用为切入点,不断开发高端化和差异化产品的缩影。

近年来,山钢集团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山钢路径”,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坚持人才引领,大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材料、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创新生态营造,厚植“创新土壤”。山钢集团发布实施科技创新规划、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创建高科技企业纲要等规划制度,持续完善研发项目、科技成果、技术合作、科技奖励等管理制度,形成了覆盖科技创新主要过程、重点要素的制度体系。

优化整合内外部各类创新资源,构建集产品研发、推广、应用于一体的高层次、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山钢集团建设了通过省级以上认定的科技创新平台23个,与中科院、北科大、东北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和研发机构23个。承担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12项,每年自主新立科技创新项目450余项。重大科技专项、联合研发和自主研发项目结出硕果,《基于机器视觉的厚板轮廓及板形CPS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应用》《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落地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在山钢集团战略发展部/科技创新部高级业务主管谢晖的口中,一项项科技成果有的国际领先,有的国内领先,无不见证着山钢勇攀技术高峰的足迹。

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成为山钢的共识,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

点燃“数”与“智”的引擎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山钢集团,“数”与“智”的实践正紧锣密鼓——既有数字化和算力加持材料研发的概念与应用实例,也有集中操控中心在钢铁行业不同场景的具体应用,包括智能炼钢系统等;更有智能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诸如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品库等。

算力也是生产力,算力创新应用“井喷”,“润物无声”地服务着各个领域。在山钢,如何让钢铁和算力“破圈融合”?山钢研究院给出了答案。

新型超深冲钢家电面板在热轧生产中,板材边部经常会出现轻微凸起,因为形似猫耳被业内称为猫耳型问题。为攻克这一缺陷,山钢集团此前连续投入近百万元,却收效甚微。

依靠山钢股份与国家超算济南中心联合建立的钢铁材料数字化研发云平台,目前通过先进算力一举破解了“猫耳型”难题,每年可以创造1000多万的经济效益。

平台持续发力,正为传统钢铁行业带来全流程的改变。“该平台融合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从先进钢铁材料设计、工艺优化、设备仿真、生命周期管理等层面,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山钢研究院工程师李征告诉记者。

如何让“钢筋铁骨”更有“智慧”?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新动区智慧炼钢集控中心,一整面墙的显示屏上清晰地展示着生产现场的画面和分析数据,就像是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公路“交通枢纽”,集中汇聚网络资源和互通流量,实现“一点接入、全网连通”。

莱芜分公司炼钢一车间副主任刘俊宝指着实时画面介绍,数字智能炼钢项目集成一键式、集约化、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构建了“设备自动化、人员高效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的数字炼钢新模式。

因为无人智能行车的存在,日照公司朝着“黑灯工厂”的目标又进了一步。在冷轧酸洗钢卷发货现场,无人智能行车机械手臂“挥舞”,3分钟可将一卷带钢吊运至指定位置,每天可完成2000余吨钢卷下线、发货等任务。目前,日照公司冷轧原料库、中间库、酸洗成品库的15台行车,均实现无人驾驶。在生产现场,从事焊标、测温、喷号等操作的工业机器人,成为替代人工的“好把式”……这些机器人,都来自山钢旗下的山信软件。

目前,山信软件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100多套,正在实现从“帮助人”到“代替人”的飞跃,为“数字山钢”高质量发展提供卓越智慧。

“数”与“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将钢铁产业向未来推进,一场补齐短板、连点拓面、塑造优势的大戏还将精彩加演。

书写“绿”与“金”的辩证

“烟水长、岸汀芳、鸥雁翔,我们要把美好定格下来。”山钢集团生产基地附近河边和海边的美景被摄影爱好者“圈进镜头”,生动诠释着“生态之美”。

不是“一处美”,而是“全域美”。面对生态增“绿”与产业生“金”两大“考题”,山钢集团坚定作答: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在具体的工作生产实践中呈现为‘减污扩绿的绿色辩证法’,以‘建设全国绿色钢铁强企、树立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新标杆’为总目标,走出一条改革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之路。”山钢集团安全监督部/节能环保部部长王志强表示。

2023年底,随着莱芜分公司成为环境绩效A级企业,山钢集团率先在省实现钢铁板块环境绩效全面达A,成为山东省绿色转型的先行者、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新标杆。

在绿色发展的舞台上,山钢集团是“先行者”。该淘汰的不含糊,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设备设施;该治理的不马虎,先后投资100余亿元,实施烧结机脱硫脱硝改造等上千个环保治理项目,环保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日照公司是目前国内新建钢厂环保投资比例最高的钢铁项目,在此基础上近年又投入8亿元,实施完成141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让“绿色”贯穿整个工艺流程。三大主要气体污染物排放均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水平,城市钢厂绿色化指数逐年提高,吨钢综合能耗达到历史最低值……山钢集团实现了从“环保解困”向“环保决战”再到“环保领先”的本质性转变。

做好治污“减法”的同时,绿色的“加法”也在厚植美丽山钢生态底色。

日照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品质余热,无法全部回用于生产中。而日照市东港区是渔业产业大区,用热需求大。同样是因为一个“热”字发愁,双方“一拍即合”,启动余热民生与渔业融合利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通过就近提取低品质余热产生热水,在首站汇聚后送入供热主管线,为就近的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提供热源。工业余热“变身”绿色热源,这个新应用打开了企业节能减排、群众清洁取暖、渔业生态养殖的三赢局面。

向赤泥宣战,跨行业实现“变废为宝”;脱硫钢渣“洗尽铅华”,提取石墨焕发“第二春”;工业余热“变身”绿色热源发电……延长“上下游”,补齐“前后端”,探索“回收—再生—利用”全链条治理,为山钢集团完善循环产业体系增添了一抹亮色。

先后荣获“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全国冶金行业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矿山”“环境绩效A级企业”“国家级水效领跑企业”和全省钢铁行业首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等称号,山钢集团正阔步向前,一路向绿。

以此刻,致未来。山钢集团以科技创新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正在迸发无穷力量。(吕   王玉军 李希海 牛玉波 赵玉潮)


Copyright © 2010 开云网页版鲁ICP备10035343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509号